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请别再发那些伪医学养生科普了

来源:医学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几天前,我正在外地出差忙得手忙脚乱时,我的家人急忙地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她说她看到视频上有人说——吃芹菜、醋泡花生等同于降压药,让我帮她查查是不是真的。 像我这样经常

几天前,我正在外地出差忙得手忙脚乱时,我的家人急忙地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她说她看到视频上有人说——吃芹菜、醋泡花生等同于降压药,让我帮她查查是不是真的。

像我这样经常收到这些假“健康科普”消息的人应该还有不少。比如她关注的短视频账号大多都是与养生和健康有关的——我简单的检索了一下,其实有不少是既惊悚又伪科学的,什么“小心!来自韩国的杀人菇出现了”,“重要,这样洗鱼会把自己洗进ICU”,“每天一头大蒜,癌症离你远一点”......我刷了刷她的账号,其中也充斥了大量的所谓的“医学科普”和“养生新闻”。

基于流量算法推荐的逻辑,这类内容往往会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火,会让更多的人获取到这类伪科普——反而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规范的科普内容躺在角落——这类内容更难冷启动,而这也正是医学科普领域很难进入大众领域的一个问题。

所以,医学科普到底应该怎么做?

医学科普的溯源

网络医学科普是怎么来的?

社交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互联网技术,而回溯互联网技术助力医学科普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互联网成长初期,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连接了人和内容,推动了医学知识的传播,让知识的迅速产生和阅读成为可能,但也侧面造成了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伪科普、软营销内容、小编洗稿式科普充斥网络,给用户寻求医学信息带来了极大干扰,甚至成为部分平台的逐利工具。

伪科普充斥的同时,无形之中增加了用户获得正确健康信息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另一方面,真正有用的信息缺少了权威渠道的输出,这甚至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导致很多医生也不愿意在互联网平台上做科普,释放自己的专业价值。

也就是说,医学知识的内容需要的专业性更强。在内容体系的建设方面,现阶段的互联网平台先要做的是推广专业内容的生产,需要更多的专业医生资源。

为了根治这些伪科普内容,不少垂直专业平台也联合医生相继推出了垂直的科普频道,瞄准人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伪科普。

这里还有一个大背景:一方面,那些网络重度用户们已经踩过一些坑,他们已经可以区分一些信息究竟是劣质的医学资讯还是有价值的网络科普,他们也可以带动传播给家里的老年人;另外一方面,近年来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些重度网络用户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那些相对浅层,单点的资讯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所需,最后促使他们走进更系统化、图谱化的医学知识领域。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医学科普开始迈入第二阶段。

专业医学科普领域的知识体系已经架构完成,而医学科普也围绕新的元素迎来了下一个发展周期。

从社交到场景

我的朋友小慧已经可以熟练地在网络上找到正确的有利的讯息,这些内容更多的拥有专业医生和大的医学平台的认证。而除去医生可以在线问答之外,她还找到加入到了一个医学平台上的“圈子”里,认识了更多社区“病友”。

“圈子”其实是腾讯医典的一个产品功能。面向慢病等需要长期护理的疾病群体及其亲友,腾讯想要打造实用的用户分享互助社区,用户在圈子可以参与提问回答、话题讨论等,让用户间可以跨地域的共享亲身经历,通过这些经历来帮助其他用户更好的看病和生活,同时满足病友间的社交需求,在集体中找到存在感、认同感。

“圈子”本质算是基于人和话题兴趣点之间产生的新关系。在腾讯看来,医学科普将迎来一场围绕“人-内容-场景”三大元素的变化。

  • 人,因为互联网行为的偏好,是科普走向社交化的前提。不管是专业科普医生的加入,还是青年医生更习惯运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再到像我这种经常去查看医学平台的用户,都在互联网内成为了促进者,而非只是被动接受者。
  • 内容,也已经从最简单的文字到图文到短视频以及直播,医学科普也经历了多种媒介载体,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增量,也增加了与网络用户接触的“触角”。
  • 场景,从最早的医生对患者的单一实体场景拓展到了线上和社区,甚至还实现了从微信病友群、QQ病友社群这种散点的组织形态到小程序的形态跃迁——前者提供的往往是碎片化的信息,而小程序拥有更便利的功能,比如拥有固定的栏目和小工具,内容也是可以沉淀的。用户可以更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网址: http://www.yxxxbjb.cn/zonghexinwen/2020/1110/1056.html

上一篇:潍坊市医学研究中心揭牌
下一篇:身患肿瘤发帖“寻医” 医学权威悉心指点,专家

医学信息投稿 | 医学信息编辑部| 医学信息版面费 | 医学信息论文发表 | 医学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医学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