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核医学,大家一方面觉得高大上,另一方面心里也犯嘀咕:“核医学检查有辐射吗?会伤身吗?”因此,多少会有一些担忧。今天,医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告诉你:其实过度担忧“辐射”大可不必!
01
核医学检查是咋回事?
核医学检查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进行显像的检查方式,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将放射性核素引入受检者体内,由核医学仪器进行显像。为了评价辐射剂量,其常用单位为毫西弗(mSv)。
02
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提醒大家“注意电离辐射”的标识,我们在医疗场所接受的放射性检查,都会受到一定量的电离辐射。
其实,辐射无处不在,但这不意味着一定会对人体产生损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天然本底辐射,比如空气、食物、水、土壤、建筑材料等里的放射性元素及宇宙射线等等。
除了天然辐射外,人工辐射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医疗辐射。其实,任何一种放射性检查,都是医务人员遵循“正当性”原则选择的。比如,常规的核医学检查产生的电离辐射剂量都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检查的获益远大于损害。
03
核医学检查辐射有多少?
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SPECT/CT、PET/CT及PET/MR。
SPECT/CT检查平均辐射剂量较低,随着检查仪器的发展,总有效剂量可低至4mSv。
PET/CT是相对常见的核医学检查项目,它可以评估不同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也可以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肿瘤的分期与疗效评估等,可以说是“神通广大”。PET/CT检查中,临床常用的18F、68Ga等放射性核素都是短半衰期核素,分别为110分钟和68分钟。进入人体后,还会叠加人体代谢的生物半衰期,以18F为例:一般在两个半衰期(4小时)后基本就可以看作对周边没有影响了,68Ga所需的时间更短。且PET/CT中的CT采用低剂量的定位CT,更进一步降低了辐射,检查的有效剂量可低至11.8 mSv。
目前最“先进”的核医学检查仪器非PET/MR莫属了。在PET/MR检查中,辐射剂量由放射性核素产生,磁共振本身不产生电离辐射,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放射性药物注射剂量进一步减低,PET/MR的辐射剂量甚至可比PET/CT低70%以上,总体有效剂量可低于5 mSv。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的指导性策略指出,当有效剂量小于100 mSv时,诱发的癌症的风险极低。
目前随着我国核医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放射性药物的使用量还在进一步减少,CT的扫描参数也不断优化,实际接受的剂量还在进一步降低。
04
做完核医学检查后要注意什么?
核医学检查完毕后放射性显像剂一段时间内会存在于受检者体内,检查完毕后短时间内可多饮水,多排尿,以加快肾脏排出放射性药物。
同时,受检者身体内的残留放射性药物会对周围产生少许外照射辐射,可以通过缩短与他人的接触时间、增加接触距离进行防护。
欢迎转发点赞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网址: http://www.yxxxbjb.cn/zonghexinwen/2020/092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