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不是万能的,面对死亡更是如此。对于生命末期患者,医生、家属和患者往往都深感不舍和不忍,但力不从心。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生命末期患者安详、舒适、尊严地离世,给他们的家属以慰藉,做到“生死两相安”呢?
最近,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正在尝试用安宁疗护方法去面对生命终末期患者,让他们的生命有尊严地逝去。这是继去年老年医学科申请并通过了北京市医管局人文科室评审后的新举措。
这是一支由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师、音乐治疗师、志愿者、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安宁疗护小分队”,对预期寿命6个月以内的患者,从躯体症状控制、舒适护理、心理治疗、社会关系协调及灵性安慰、家属哀伤辅导等多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且让生死两相安
在老年医学科病房,主任医师周健被护士长叫住,“周大夫,您去救救那位董奶奶吧。”护士长口中的董奶奶,今年101岁,是这里的老患者,肝癌6年,目前已广泛转移,多脏器功能衰竭,酸中毒和全身严重浮肿,但每天输注的液量仍然在2000毫升以上,护士在给老人扎止血带时,以往的穿刺口就会不断地渗液。
安宁小分队全面评估了老人的病情,认为董奶奶已进入临终状态,应以安宁缓和医疗为原则,建议停止一些疾病控制类治疗和过度的营养支持,减轻全身浮肿等躯体痛苦,不做插管等有创性治疗。
“减少输液量”、“不做插管”……这样的治疗方案,患者家属会接受吗?
安宁小分队决定和患者家属面谈一次。
“我们治疗首先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安宁小分队的周健主任把这次治疗方案的意义首先告诉了患者家属。家属们纷纷点头。
“过多的补液已让董奶奶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浮肿,按照老人家现在的情况,逐渐减少输液、插管的操作,可以让身体适当的脱水,对于她来说是舒适的。”周主任继续说到。
“是吗!现在只要让老人舒服,我们就很知足了,我们同意您的治疗方案。”其中一位家属带头表了态,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面对生命终末期的家人,我们总想多做些什么。
“现在可以和老人进行四道了。”周主任继续解释,“四道就是道谢、道歉、道爱和道别,虽然老人目前已经昏迷,但人的听觉应该是最后丧失的功能,也就是说,老人是可能听得见的,及时表达‘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再见’,不论对老人还是对家属都是很大的安慰。\"
经过安宁疗护的治疗方案,董奶奶的身体逐渐消肿了,家属们也一一与董奶奶进行“四道”。当董奶奶的小女儿从美国赶回来,凑在昏迷中的母亲耳边“道爱、道别”时,家属吃惊地发现董奶奶的面部似乎有了反应,这让家属们非常激动和欣慰,大家相信所有对老人说的话,她都听到了。
过了几天,董奶奶安详、平静地离开了大家。
在离别时,董奶奶的家属特意来感谢安宁疗护小分队成员,“感谢你们的治疗方案,让老人走得这么安详、舒适,也让我们家属有机会和老人道别,在老人逝去时没那么痛苦。”
这也是安宁疗护开创者西西里· 桑德丝医生提倡的理念,让患者少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让生者也能坚强地继续自己的人生,且让生死两相安。
在生命的终点放声歌唱
在安宁小分队里有一群特殊的成员,他们就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师生们。音乐治疗,是一门跨心理学、医学、康复学、音乐学等多个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音乐治疗师会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地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高、音色等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活动,达到恢复或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91岁的吴奶奶是一位老八路,多年来捐资助学,做了很多善事。患淋巴瘤3年来病情在逐渐恶化,最近的半年更是频繁住院。因为病痛和失去希望,吴奶奶的情绪焦躁不稳定,照顾她的亲人也因此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和委屈。
当安宁小分队了解到吴奶奶喜欢唱歌时,决定为她进行一次音乐治疗。治疗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师生们围坐在老人身边,用非常温柔的声音和老人交流,随后和老人一起唱起她所熟知的《黄河大合唱》、《打靶归来》……虽然老人听力不好,反应较慢,但看得出她很高兴,很认真地跟着哼唱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此时,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进病房,一位半生戎马报国、后半生律己行善的老者,在生命的终点放声歌唱。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网址: http://www.yxxxbjb.cn/zonghexinwen/2020/090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