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号)是中国医师节,江苏有25万医师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很多时候我们在门急诊、手术室遇到的都是临床医师,其实在一个个实验室里,还有很多我们很少会接触到的医师,他们也在默默奉献,为现代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她每天和血液打交道
在很多人的眼中血液只有A、B、O、AB四个分型,但在江苏省血液中心研究员陈青的眼里,血液当中仅仅红细胞成分就有39个血型系统。陈青是国际输血协会红细胞免疫遗传和血型术语工作组委员,她和我们最常见又最神秘的血液“亲密接触”了25年。在省血液中心业务楼的5楼,陈青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她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标本打交道。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陈青说:“在我的眼中每一个血液标本不是一支支试管,它们的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我们江苏省血液中心已经建立了疑难稀有血型基因分型平台,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标本,我们运用基因分型技术为实现安全合理有效的精准输血提供技术支撑。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输血能够更精准安全有效,为社会作出输血人应有的一份贡献吧。”
他最长的一份评价报告做了八年
眼下新冠疫苗备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300多个机构正在研发新冠疫苗。其实任何一种疫苗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正在做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这是他继甲型H1N1流感疫情、西非埃博拉疫情之后,第三次在应急情况下牵头完成疫苗临床试验。作为我国转化预防医学的开拓者,朱教授将我国疫苗临床研究技术体系拓展到境外,也为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中国方案作出贡献。
朱凤才说,临床医师面对的是病人,而他面对的是健康人,让更多健康人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就是预防医学人要做的努力。从最初的检查、随访、搜集数据到给出评价报告,朱凤才说经手的评价报告有150多份,最长的一个临床试验做了8年才出报告。这份坚守不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感谢,而是让每一个普通大众享受到疫苗的好处。在朱凤才看来,他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疫苗的临床评价要更快,质量更高,只有这样才能为药物的研发出力。
她是职业“喂蚊人”
一动不动等蚊子来咬、一天咬出上百个包,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南京疾控中心90后医师陆墨原就从事着这份主动“喂蚊子”的工作。把自己当“诱饵”吸引蚊子,选择一个监测点,穿长衣长裤并裸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用电动吸蚊器吸取落在腿部的蚊子,之后她的工作就是对蚊子的数量和种类进行记录,这也是监测蚊媒密度的最简单的操作方法。
陆墨原大学学的是预防医学,她说:“这项工作总要有人来做的。因为抗药性监测实验数量比较多,所以我也经常去过垃圾场、臭水沟这样一些脏乱差的地方。我们搜集到大量的病媒生物之后,要带到实验室里,像对待宠物一样精心喂养大家嫌弃的苍蝇蚊子。我们的工作可以帮助制定控制病媒生物的方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也会坚持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网址: http://www.yxxxbjb.cn/zonghexinwen/2020/081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