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国内大学新生的普遍基本情况来看,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熏陶下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弱,而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以C++为例)具有鲜明的技能性、实用性特点。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足、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色不够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不够,因此当前在教学上的首要任务应是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实践教学工作,结合与课程组教师的经验交流以及学生的课后反馈建议等内容,针对目前大学新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素质的逐年提高[1-2],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为本交叉学科的学生在学习上提供一个更具开发潜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因此,制定了以下教学新方法。
1 加强思维互动
课堂上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3]。在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时,尽可能的采用学生身边能够亲身经历感受的例子,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分支循环控制一直是程序设计基础的重难点内容,此时引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每位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基本上为一个固定值,可将此值看作一个递增变量,假设某同学想通过自己勤工俭学、省吃俭用等合理理财的方式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基本流程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不仅更快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引导学生的独立理财观念。
2 丰富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板书、多媒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是在慢慢的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那么学习各种语法规则就是解决交流不畅的问题[4]。
图1 学生每学期生活费购物基本流程图
由于程序设计语言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为一门新的外语,并且计算机在这种语言环境的限制下只会按照既往设定方式执行,因此想要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就必须精通程序设计基本语法以及相关的各种异常、bug调试技术。学生在上机编程实验的过程中以及实验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代码编写、调试、异常处理、常见问题分析,逐步克服畏难心理,让学生体会到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的如何去交流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自己尝试着去解决,更重要的的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来解决,一方面掌握了知识点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氛围[5]。当学生运用调试技术,调试通过程序代码,得到正确的运行结果,实现自己预期的功能需求,就会信心倍增,更能够放开手脚的进行延伸型的代码编写,进一步尝试其他编程思路,就像豁然开朗的掌握了某种新技术后激发的无穷表现能力,使学生以此方法为鉴,举一反三的主动自修或选修计算机的其他程序语言课程,增强横向思维能力[6]。
同时,针对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或者长期就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会主动回答问题等情况,为避免学生产生老师总是对特定学生有针对性的点名回答等问题,借助程序设计课程特性,结合产生随机数等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强调程序设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于不同人数的班级在每次点名答题时随机选择同学,在学生最熟悉的环境下开发一个功能简单明确的点名答题的小程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一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新奇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能够在身边随时可见,让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更加密切,达到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3 以具体案例为推手
虽然课本上现成的范例和常规实验内容现已成体系,但是由于C++语言结构严谨,涉及知识面广,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绝对不能走题海战术,更不能采取照搬照抄课本上现成的例题和实验书上实验题[7],而是应该以同学现实生活中能够感受的到的经典案例为切入点,以课堂例题为基础,加强与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求知型探索,让学生灵活应用各种算法和语句从案例上融会贯通,激活思维,开阔思路。例如针对学生课程综合实验的学生信息系统的设计,案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中教师部分属于扩展内容,是学生举一反三的锻炼内容。此案例难度适中,对于学生累积代码量、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是一次较好的锻炼机会,同时还可以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网址: http://www.yxxxbjb.cn/qikandaodu/2021/0314/1229.html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医学信息集成
下一篇:基于模式的医学信息人才培养